问:可以同时修学显宗和密宗的法吗?会有冲突吗?

答: 认为修学显宗和修学密宗有冲突是一种误会。藏传佛教也并不就等同于密宗。藏传佛教包含了佛陀一转法轮、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的完整的教法。一些在显宗里没有深入阐述的义理,在密宗里给予了深入的阐述,因此,专修显宗的人也可以了解密宗的教法,从而对佛法有完整的认识。

 

问:措嘉佛母问上师(莲花生大士):一个人怎样受到皈依的庇佑?

答:上师答道:任何人如法地修持这些修学,如上所述地皈依,必定能受到三宝的庇佑。因此,假如你害怕误入歧途,祈请能遇到正道,你必然能遇到,也必定能被庇佑而免于此生的惧怕。

当所有皈依的功德从身上生起时,你不应就此满足地停住,要不断地增长这些所生的功德,运用心中所生的一切功德来累积资粮和净除罪障。当能如此精进时,才能达到圆满的能力。

那些不想在身上生起甚深功德,如见到空性或本尊壇城的人,仅四皈依仍能清除罪障和累积资粮。

或许你会质疑,假如一个人皈依后能如此被庇佑,是否代表诸佛会出现、引领所有众生?答案是诸佛不能伸手让所有人脱离轮回。假如诸佛能这样做,基于诸佛的大悲和善巧,早就让所有众生无余地全解脱了。

好,你会问,到底是怎样被庇佑的?答案是一个人之所以被庇佑,是因为(修持)佛法。

 

问:念珠突然断线了,这是不是预示着不好的事情要发生?

答:这就是绳子磨坏了,老化了,并没有其他的意义。在这个世界上,一切都是无常的,即使看起来非常稳固的东西,最后也会消失。这都是自然的规律。

学佛的人,碰到这样的事情,更不应该挂碍。无论是好的现象,还是不好的现象,都要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,应该是什么都可以接受。我们学习大乘佛教,要把自己的心量放大。

觉得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法和施食法做作,不真实,请师父开示如何理解

 

问:   修自他相换菩提心,如果是真的可以代受他人的痛苦,那可以培养我们的勇气和慈悲心。可是师父们总是说,其实众生的痛苦不会跑到你身上来。我觉得再修就很做作,很假。施食也是这样,烧一点点东西,就可以利益无量众生,会有很大的功德。这种不吃亏又能得利益的事情,反而让人性中最自私的东西暴露出来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谁都可以发一个无比大的“菩提心”,那不是很虚假?请师父开示。

答: 《金刚经》讲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。答案都在这里。我们现在所布施的对象是如梦如幻的,布施的东西是如梦如幻,做布施的我们也是如梦如幻的。真正的一个“你”在哪里可以找得到呢?“你”是一群细胞的组合,但是又不可能从哪一个细胞上能找出“你”来,找出你的喜怒哀乐来。那“你”是在哪个地方存在的呢?你不是假的吗?从这个角度讲,你就是假的。你我都是一样,全部是假的。一个假的你能拿得出什么真的东西来吗?拿不出来的。但是假也有假的作用。一个如梦如幻的人,把如梦如幻的食品布施给如梦如幻的众生的时候,他们如梦如幻的欲望,得到了如梦如幻的满足。

所谓的“真的”是永远都找不到的。没有一个真的东西,只有一个最究竟的、最本质的东西是真的,除此之外的都是污染。现在我们把污染当成是自己,认为有一个真的“我”存在。觉得这个的污染是真的、对的。这只是一种自我的观点,把自我的观点粉碎之后,其实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我。喜马拉雅也是假的,这个世界最高峰,你近前看,就是一把一把的灰尘,把这些灰尘散出去,喜马拉雅在哪里呢?就是一堆灰尘,我们把它起名为喜马拉雅。这个称为世界高峰的喜马拉雅也是假的的话,哪还有什么真的?

今天给你讲这一切都是假的,你没有办法接受。就像在梦里我跟你讲,你的梦境都是假的,你也照样不会接受。什么时候能接受呢?就是当你醒过来的时候,再告诉你昨晚你的梦境中所有的现象都是假,你才会接受。

假的东西也是有用的。比如在宽阔的草原上突然来了一队军队。这个时候有一个有神通的人,变出一个假的军队,手里拿着假的武器,数量比对面的军队多一千倍一万倍,这个假的军队走向对面的军队时,对面的军队就会被吓跑。

众生处在痛苦的状态里。他们的痛苦是怎么来的呢?就是把假的东西当作真的了。众生的欲望也是假的,这些假的欲望用假的东西就可以满足。众生因为有不同的业力,所以会看到不同的现象。比如这杯水,六道众生的看法是不一样的,他们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,都是自己业力的现象。所以我们刚才所说的布施,在他们眼里就是很美好的东西,确实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。

假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候,他就可以放手。放手的时候就是可以超度的时候。超度是什么呢?就是把假的全部毁掉,让他们脱离这个假的痛苦的状态。然后露出来没有污染的、最究竟、最本质的东西。这才是真的。现在没有什么真实可讲。

修学密法时如果无法视师如佛,还能成就吗?

 

问:修学密法时,要求弟子在充分观察上师、依止上师后做到视师如佛,可是我们往往无法做到视师如佛,这样还能成就吗?

答:弟子如果无法视师如佛,还是可以证悟部分空性,但无法即身成佛。

 

问:上师,请您谈谈佛学与科学的关系好吗?

答:科学的方法一般只能研究有实体的、或者仪器可以探测的物质,而佛学的方法主要研究没有实体、没有形状、仪器也无法探测的精神。我们每个人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种“材料”共同组成的,只了解科学就只能认识人的一半,是不完整的,就无法达到完全的幸福。所以每个人应该既懂得科学也懂得佛学。在精神的研究方面,可以说,科学是寻找真理的精明儿童,佛教是持有真理的具德长老。

与父母关系比较疏远,通过修知母、念恩生起菩提心比较困难,怎么办? 

 

问:有的人自幼和父母关系比较疏远,通过修知母、念恩、报恩生起菩提心比较困难,怎么办?

答:这恰恰是知母、念恩、报恩修得不好的现象。认真思维母亲的五种恩德,就会生起念恩、报恩之心。想一想,一个人生下来要是没有人管,几个小时之后可能就不能活下去了。我们活到现在,无论如何,是有父母不可替代的恩德。